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营销专栏>优豆传媒:为什么找广告商麻烦的总是女人?

优豆传媒:为什么找广告商麻烦的总是女人?

发布时间:2015-10-28 点击数:4041

1.png

  不禁又想起那句真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2.png

  

  几乎每过段时间,广告界就会爆出某家公司的广告被禁,或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消费者的抗议。在竞争激烈、创意容易枯竭的广告界,那些想要通过标新立异来吸引更多眼球的品牌似乎也面临着更多风险。

  

  就在过去的一周内,就有3家公司又“上榜”了,它们分别是美国快餐连锁店IHOP、肯德基、以及伊卡璐。

  

  而在我们研究过往那些引发抗议的广告时,发现大部分的抗议者居然都是女性。仔细想想,其实这也不奇怪。

  

  关于女性外表的言论,永远要小心

  

  如果你对女性稍有了解,一定知道她们难以揣摩,尤其是关于女性外表的言论,在说出口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她们听了会高兴还是会生气。曾有一个幸运的男人在跟女朋友吵架的时候说,“我喜欢你根本不是因为你人好,只是因为你长的好看”,结果却莫名把女朋友逗乐了,那位男士也因此掌握到了讨好女朋友的秘诀。

  

  不过IHOP显然没有领悟到这点。10月18日,它在Twitter发了一则“FlatbuthasaGREATpersonality(虽然平,但有个好性格。)”的推文,配合着主打产品热香饼和黄油。

  

  可想而知,这个调侃女生平胸却人好的广告激怒了多少女性。随着恶评越来越多,IHOP最后只能删帖,并发推表示了歉意:“我们做了一件蠢事,本意是想增加品牌与顾客的互动,结果证明这样的内容100%是错的。”

  3.png

  

  IHOP的推文引发抗议。图片来源:Twitter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2014年4月,一家英国保健品公司ProteinWorld就了遭遇广告下架与25万英镑罚款的处罚条例,该公司的广告文案“你准备好去海滩的身材了吗?”,配图一名穿着黄色比基尼的苗条模特,受到了英国民众的抗议。批评者认为这样的广告是在物化女性,并且有肥胖羞辱之嫌。

  

  4.png

  

  宣扬性感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除了隐射女性在外表上的不足之外,在如今女权主义风潮重新兴起之时,大举宣扬性感审美也是一件危险的事。

  

  比如美国品牌AmericanApparel,它开放大胆的广告海报也是不少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的原因,从1998年该品牌成立开始,这个面向青少年的高街时尚品牌拍摄了大量极具挑逗性的性感海报。

  

  5.png

  

  “广告被禁”对于AA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一年,这个品牌都会因为在平面目录、户外广告、社交媒体中使用“穿得太少”的模特儿遭遇审查。

  

  曾经的AA凭借这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声名鹊起,不过现在的结果却是——已经申请了破产保护。

  

  还有一家前HTC高管创立的手机品牌Kazam今年推出的电视广告也因为模特穿着内衣熨衣服的多个特写画面而被女性消费者举报。除了物化女性的控诉之外,举报者也声称孩子们看到这样的广告会有不良影响。在抗议之下,这则广告被英国广告局封杀了。

  6.png

  

  Kazam手机广告中的半裸模特。图片来源:网络

  

  有趣的是,虽然裸露和性感在奢侈品牌的大片中经常出现,不过却很少引发争议。看来,除非能够把“色情”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否则性感广告还是谨慎些为好。

  

  女性作为多重社会角色的感受都要考虑到

  

  而肯德基上周在南非发布的一则广告根本没有涉及任何女性,广告的主角其实是一个英勇与鲨鱼搏斗的冲浪运动员,不过它却惹怒了澳大利亚的一位母亲。

  

  事情是这样的,肯德基的这个广告创意是在效仿一位澳大利亚籍的世界冲浪运动员MickFanning今年7月在比赛中的真实经历,当时它与鲨鱼搏斗的过程被直播全部记录下来,并在网上广为流传。

  7.png

  

  MickFanning的母亲抗议肯德基广告。图片来源:网络

  

  肯德基的这则广告却让Fanning的母亲回忆起了那个另她紧张到快窒息的时刻,她控告肯德基恶搞儿子和自己的痛苦回忆,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当一位年迈的母亲对各大媒体发起这样抗议,自然会有许多澳大利亚的母亲们加入反肯德基的阵营,几天后肯德基无奈也只能道歉将广告下架。

  

  所以广告创意者们其实不仅要考虑到女性对于自己的感受,还要考虑她作为妻子、母亲、职场人等多个分身的敏感之处。

  

  女性有时也很好“骗”,但监管却不是

  

  不过另一方面,女性消费者又十分单纯,她们很容易相信过于美好的东西。除了那些标榜着“独立、勇敢、每个女孩都生而美丽”的广告会受到女性欢迎之外,夸大效果的美容类产品广告也经常让女性们愿意花钱,不过后者可能会引来监管方面的麻烦。

  

  上周被英国广告标准管理局(ASA)封杀的伊卡璐金色染发剂广告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是大热美剧《广告狂人》的忠实观众,一定会记得里面有着性感红发和惹火身材的女秘书ChristinaHendricks,红色头发几乎成为Hendricks的一个标志,在她出演的广告“GoodbyeRed,HelloGoldenBlonde”(“再见红发,你好金发”)中,伊卡璐金色染发剂让这个性感红发女神变成了金发。

  

  而事实上,Hendricks本来就是位金发姑娘,只不过从10岁就开始就习惯将头发染成红色。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则有欺骗性的金色染发剂广告。

  

  同样在英国遭遇过禁播的还有彩妆品牌倩碧(Clinique)。2013年,倩碧推出“匀净光感眼精华”产品的广告,广告中模特身处白色背景,脸部已被灯光提亮,模特在黑眼圈部位使用该款精华液后称“整个眼周被点亮了。”可看起来这归功于后期强大的图片处理技术。

  

  随后,这则电视广告就被ASA禁播。尽管倩碧解释称“后期技术仅用来去除模特眼睛里的红血丝,以及加深虹膜的颜色,并没有过度表达产品功能。”但ASA依旧认为“广告特效的使用已经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

  

  2012年,由NataliePortman代言的Dior最新睫毛膏广告也被ASA封禁,因为Natalie在广告中很显然戴的是假睫毛,另外还有后期PS的痕迹,这过分夸大了睫毛膏的功效。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欧莱雅、兰蔻、美宝莲等品牌广告中。

  

  8.png

  

  在Dior的睫毛膏广告中,模特戴的是假睫毛。

  

  不过“庆幸”的是,在广告监管更宽松的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广告依然随处可见,而且并没有引发女性们对于品牌的反感。你看,女性消费者也并不是那么难搞。

在线客服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351号